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命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5 14:30:39  浏览:850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命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嘉政办发〔2006〕139号


关于印发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命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有关单位:
《嘉兴市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命名管理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嘉兴市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命名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对全市休闲观光农业的管理和引导,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休闲观光农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示范作用,经研究,决定对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基地命名为“嘉兴市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并制定如下命名管理办法:
一、基本条件
1.符合《嘉兴市都市型农业发展规划》、《嘉兴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和当地有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2.经营主体为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产权关系明晰,营业执照和相关证件齐全;
3.具有一定规模,面积在100亩以上,且集中连片。
二、具体要求
1.布局合理,标志明显,与周边环境协调,区内卫生整洁,绿化较好;
2.涉农生产设施、生产活动能很好地融入休闲观光活动中,体现出较好的产业融合度和景点特色,具有2个以上的主题项目或观光活动景点,内容健康向上;
3.设施完善、配套,有相应的游客接待、休憩、用餐、购物、游乐活动设施和场所;
4.各项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健全,每一景点(项目)有专(兼)职管理人员,有完善的安全责任制度。各功能区符合相应的环保、消防、旅游安全等标准。有专人负责处理旅游质量投诉与咨询;
5.有完善的接待制度,各接待环节协调有序,服务人员统一着装,态度热情,服务优良;
6.经济效益较好,年营业额在300万元以上,收益30万元以上,年接待游客10000人次以上;
7.社会效益显著,直接或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达15个以上;
8.生态效益明显,规划科学,未对周边环境造成建设性和运营性破坏;
9.有一定的促销手段,在周边地区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0.有中、长期发展规划或潜在的旅游资源。
三、申报程序
符合条件的申请者,向县级农业经济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申报表(见附件),并提供相应的辅证材料。县级农业经济部门应当会同当地旅游部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初审,并经县级人民政府同意,报市农业经济局。市农业经济局会同市财政局、市旅游局对申报材料进行复审,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考评,并将考评结果报市政府审定后,由市农业经济局、市旅游局联合授牌命名。考评标准由市农业经济局和市旅游局另行制订。
四、政策扶持与管理
被命名的“嘉兴市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同时列入嘉兴市旅游储备项目。对市本级被命名的基地,除享受《嘉兴市支持新农村建设若干政策意见》(嘉政〔2006〕17号)中明确的相关扶持政策外,市财政对每个基地再给予一次性奖励5万元,两区也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给予奖励。扶持政策各县(市)可参照执行。对命名后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实行动态管理。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示范辐射作用较大的基地,将重点培育其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或国家A级旅游景区;对运转不良,出现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基地,则予以除名摘牌。
五、其它
2006年度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申报的截止时间为10月底。以后每年申报的截止时间为3月底,并在4-5月开始考核命名,同时对已命名的基地进行年审。
本办法由市农业经济局负责解释。

附件:嘉兴市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申报表


附件:
嘉兴市休闲观光农业基地申报表

基 地 概 况 基地名称 (盖章) 单位性质
地址 面积(亩)
法人代表 联系人 联系电话
建成时间 规划投入资金 (万元) 已投资金(万元)
吸纳就业人数(人) 年游客量(人次) 年利税(万元)
专职管理人员(人) 讲解员 (个) 有无健全的管理制度
营业执照 是否齐全 有无卫生 许可证 消防是否达标
有无专人 负责安全投诉 有无休闲 配套设施 有无中长期发展规划
主要景点或 休闲项目名称
县(市、区)农业经济局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县(市、区)人民政府意见:盖章: 年 月 日
嘉兴市农业经济局意见: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年 月 日
嘉兴市旅游局意见: 负责人签名: 单位盖章:年 月 日
注:1.填报数据以上年实绩数为准;2.单位性质:个私、集体、国有、股份制、外商独资、中外合资等。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国防教育条例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


北京市国防教育条例
市人大常委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公民的国防观念,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基层组织和公民,都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国防教育是对公民进行国防观念、国防知识和启发公民自觉履行保卫祖国以及其他国防义务的教育。
开展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接受国防教育是公民的义务。
第四条 国防教育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采取集中教育与经常教育相结合、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相结合、现实教育与历史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第五条 国防教育应当针对不同的对象,分为重点教育和普及教育。国家机关、政党、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国有企业、城乡集体经济组织、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民兵、预备役人员,高等院校、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接受重点教育;其他公民接受普及教育。
第六条 国防普及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国防形势、国防历史、国防法制、人民防空等国防常识教育。重点教育增加国防理论、国防战略、国防科技和军事技能等内容。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设立国防教育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的国防教育,宣传贯彻有关国防教育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指导、协调有关部门的国防教育工作,管理和使用国防教育经费。
第八条 人民武装部、民兵组织、预备役部队应当在本市的国防教育中发挥骨干作用。
驻京人民解放军、人民武装警部队应当支持和配合地方开展国防教育。
第九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把国防教育纳入干部政治理论学习以及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计划,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第十条 国防教育应当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计划。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推动学校进行国防教育。
高等院校、普通高级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结合军事训练和其他课程进行国防教育;初级中学和小学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进行国防教育。
第十一条 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以及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防教育工作。
第十二条 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进行经常性国防教育的同时,应当结合军民共建、拥军优属、征兵、退伍军人安置等工作和节日、纪念日,相对集中地开展国防教育。
第十三条 通过实施国防教育,应当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并依法履行下列国防义务:
(一)保卫祖国,抵抗侵略;
(二)服现役或者参加民兵组织、预备役部队;
(三)保守国家军事秘密,保护军事设施;
(四)拥军优属,维护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
(五)其他国防义务。
第十四条 各级国防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选派和培训国防教育的师资。
第十五条 国防教育的教材由市国防教育机构负责编写和审定。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国防教育安排专项经费。
各部门、各单位应当为各自的国防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
第十七条 在国防教育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国防教育机构予以表彰或者奖励。
第十八条 对不执行本条例规定的单位, 由其上级或者同级国防教育机构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其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对不接受国防教育的重点教育对象,经教育不改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
第十九条 本条例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3年7月30日

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移交安置军队退休干部的通知

民政部 总政治部


民政部、总政治部关于移交安置军队退休干部的通知
民政部、总政治部



各省、市、自治区民政厅(局),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各总部、国防科工委、军事科学院和各直属院校政治部:
目前,多数地区第一批军队退休干部的住房已陆续建好,为了使他们尽快进住新居,通知如下:
一、原定一九八二年交政府安置的军队退休干部(退休改离休的干部暂不进住),凡住房已经建好的,均应尽快进住。
军队退休干部进住前,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要及早作出接收和安置工作的计划方案。就地安置的,应立即办理交接手续搬进新居;易地安置的,待军队退休干部随迁家属的工作安排、转学等事宜基本落实后,省、市、自治区民政厅(局)即将《军队退休干部进住通知书》发往退休干部所
在部队团以上政治机关,由团以上单位派人到安置地区的民政部门办理交接。
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精神,整个交接和安置工作,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
易地安置的,应提前向安置地区民政部门预告退休干部到达的日期、车次、人数、行李件数等,以便做好接收安置的准备工作。
退休干部离队前,军队应按照有关规定,办好一切手续。要把干部退休当年剩余月份的各项费用(经与总后财务部和国务院卫生部、财政部协商同意, 医疗费由部队直接拨给安置地区的公费医疗管理部门)一次拨给安置地区的县、市民政部门。 对少数退休干部符合《暂行规定》关于“
相当奖励”或在“高原缺氧”和“特别艰苦的边防、海岛等地区”工作的条文规定,而又难以确定退休生活费标准的,其退休生活费的提高部分,可暂不办理,待《暂行规定》的《实施细则》颁发后,由部队补办,并补发其从办理退休手续至补办当年年底增加的退休生活费。
对从外地到北京、上海、天津市安置的退休干部,在未统一规定之前,由部队军以上单位同“三市”民政局协商,参照当地接收安置地方退休干部的办法办理。
二、退休干部的住房尚未完工的,要抓紧完成。住房建成后,要及时通知退休干部进住。对暂时空闲的住房,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本着不花钱或少花钱的精神,因地制宜地采取各种办法,妥为看管,可由民政部门组织本部门的力量看管;也可暂时安排军
队退休干部管理机构工作人员进住办公,或暂时利用这些住房开展军队退休干部的学习和文娱活动;也可由房管部门或建房部门负责照管;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商请当地驻军给以协助。不管采取什么看管办法,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挪用,要及时保证军队退休干部的需要。
三、大批军队退休干部移交政府安置,是一项新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军队政治机关和地方民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要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同时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军队退休干部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把交接和安置工作做好
,并望把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和经验及时报告我们。



1982年10月26日